English

期待建筑文化图书的兴起

1999-03-10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王洪波 我有话说

在欧洲,建筑自古以来就被当作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与绘画、雕塑、音乐相提并论;但在中国,建筑却被士大夫视为匠人的形而下之作不屑语及。千载而下的今天,建筑离人们依然是近又是远。除了对具体的两室一厅、三室一厅的渴求之外,我们对作为文化和艺术的建筑又有多少理解呢?由于梁思成《中国建筑史》的热销引发的采访,一方面使记者感受到建筑文化的被漠视;一方面也使记者发现,并不是人们不关心建筑。作为普通人,民众总是首先从实用角度看待建筑的,然后才谈得上美观什么的。因此,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,建筑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和社会意义正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到,这就为建筑文化图书的生长提供了空间。

以出版散文集闻名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了梁思成的《中国建筑史》,令他们自己都始料不及的是,该书一上市,就成为读书界的热点,迅速登上了三联韬奋图书中心、万圣书园等书店排行榜的显著位置。一年内,这本书7次重印,销售了3万多册。对于一本学术性比较强的著作,这样的销售业绩令人侧目。《中国建筑史》的热销使出版人在1998年认识了建筑文化图书的市场潜力,同时也使相关的图书不同程度地引起了读者的注意,这其中包括,《建筑师梁思成》、《梁思成和林徽因》、《阅读贝聿铭》、《贝聿铭的艺术世界》、《凝动的音乐》、《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》、《建筑百家言》、《建筑四杰》、《大地之灵——东西方经典建筑艺术的魅力》、《建筑是首哲理诗》等,构成了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出版阵势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《建筑师》杂志副主编、知名的建筑文化学者王明贤认为,建筑文化图书如果走出专业圈子,具有成为文化类畅销读物的潜质。但非常遗憾的是,目前出版界在这方面的开掘还很不够,已出图书还都是些零星的出版行为,出版界缺乏自觉、深入的开掘和策划。

在已经出版的建筑文化类图书中,《建筑师梁思成》、《梁思成和林徽因》、《阅读贝聿铭》、《建筑四杰》均是传记类图书,都受到普通读者的欢迎,联系到前两年《贝聿铭传》的畅销,可以印证一个公开的秘密:名人传记是永远的畅销书资源。其实,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,本来就充满着艺术大师的人格魅力,有许多动人的故事“潜伏”在建筑空间里。这几本书受到读者喜爱还提醒我们思考另一个问题:国内外著名的建筑大师并非只有梁思成、贝聿铭两位,为什么就没有其他建筑师的传记行销于国内呢?据记者了解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前几年出版了一套《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》,介绍了西萨佩里、丹下健三、菲利浦·约翰逊、赖特、雅马萨奇等一大批国外建筑师,这套书在建筑专业人员中的发行量也颇为可观,但遗憾的是,这套书并没有很好地惠泽到建筑专业外的一般读者。原因大概有二:一是该套书主要是为建筑专业人员量身定做,较少考虑普通读者的需求;二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发行网络主要是面向专业人员,使一般读者难以问津。

在1998年出版的建筑文化图书中,《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》、《建筑是首哲理诗》也许是两本特别值得我们记住的作品,因为它们都是非专业人士对建筑的言说。

《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》是著名作家刘心武的建筑评论和随笔集,该书包含三个部分:第一辑是对首都北京长安街上三十五座建筑物的评论;第二辑是对城市、建筑、环境等对象的美学思索;第三辑则是与建筑、环境话题有些关联的散文、随笔、游记文章。这本书是国内近年来仅有的一两本建筑评论专集之一,得到了建筑学界广泛的关注和好评。

著名建筑师马国馨在《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》的跋中写到:“和广大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和建筑,需要越多越好的各方面的评论、建议和品头论足,只有各界都来关心建筑,关心美的创造,关心城市的发展和变化,才能形成健康的建筑创作环境。和我国每年那样大量的建设量相比,各方面对于它的关心还是远远不够的(尽管已经有了很大进步)。从这点来说,刘心武应该说是很有责任心的人士,仅今年以来发表的有关建筑评论的文章就已经超过了二十篇,从数量上看,是远远超出我们这些专业评论家的。”

在西方,许多报刊上开辟有建筑评论的专版,每当有新的建筑问世,就会有大量的评论接踵而至,对于激励建筑师创作思想的活跃,提高广大群众的建筑审美意识和情趣,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。而在中国,虽然建筑实践活动热火朝天,但建筑评论却很孱弱,因此,刘心武的建筑评论其意义可谓有点非同一般。

此外,这种非专业人士的评论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它不像圈子内的评论那样顾虑和局限太多,而是有更多的评论自由。《建筑是首哲理诗》是曾出版过《贝多芬之魂》、《莫扎特之魂》、《希特勒与艺术》等作品的赵鑫珊教授的新作,他称本书为他致建筑世界的一封公开的情书。对于喜欢或者不喜欢赵鑫珊的读者,它都不失为一本有趣的书;也不管你是否同意书中的观点,有许多文字肯定会引起你的思考。比如,赵鑫珊把卧室的设计思想归于人类的“洞穴情节”和对母亲子宫的追忆;又如,从西方的教堂建筑,赵鑫珊归纳出“圆形是上帝(造物主)偏爱使用的一个句型”的理论;如此等等,不胜枚举。

如果读者想寻找一本建筑艺术的入门读物,大概最合适的要数山东画报出版社的《大地之灵——东西方经典建筑艺术的魅力》。作者史建以简洁、生动、有趣的笔触介绍了金字塔、雅典卫城、帕台农神庙、罗马大斗兽场、嵩岳寺塔、佛光寺大殿、紫禁城、天坛等建筑杰作,勾勒出充满悲剧性和创造性的人类营造的历程。特别是其融一般的介绍性文字和人物传奇于一体的写法,特别宜于勾起读者的阅读兴味。

事实上,江苏人民美术出版社几年前出版的“老房子”系列,以及去年出版的“老城市”系列,也可算的上是广义的建筑文化普及图书。这两套精心策划之作在寻找市场卖点和叩打读者的感情之弦方面,似乎更高人一筹。这两套书的令人难忘大概在于,它们在讲述“房子”和“城市”的故事时,总是把目光投向人的生存环境和活动,并在其中灌注了更多的人文情怀。建筑是什么?建筑就是凝固的人类生活史。从这个角度看,建筑文化图书的生长空间简直可以说是巨大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